赓续红色基因,砥砺奋斗力量——用课程思政传承电力文化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创新思政教育内容和形式,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铸魂育人功能,打造课内课外相贯通、教学实践相衔接的“大思政课”,我院以党建为引领,于11月22日,开展了“赓续红色基因,砥砺奋斗力量”的主题党日活动,全体教职工在新建成的电力文化园中参观学习,上了一节行走的思政课。
活动开始前,学院党委书记王隽宣布电力文化园正式落成开放!电力文化园是学院为推进文化育人而进行的一项重要举措。王隽书记在活动中强调,电力文化园的建成,不仅体现了学院对电力文化教育的重视,也展现了学院积极推进课程思政,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决心。她希望全体教师能够以此为契机,深入了解电力历史和文化,以课程思政的方式,将电力文化的精髓传承给学生。
为了便于大家对文化园深入了解,学院办公室主任韩玥担任讲解员,带领大家开企本次党日活动。文化园入口左侧的文化石采用象征吉祥与力量的象形石头,代表着我校脚踏实地,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以及坚如磐石的教育决心。
文化园内共有四个组成部分,分别为电力文化墙、电力设备展示、电力文化浮雕、休闲展示区。文化园的建设风格充分展示了学院的办学理念和特色,紧密结合了电力行业的发展历程和文化精髓,同时兼具了展示、教育、交流、研讨、休闲服务等功能,既创造出了一个宁静美丽的校园一角,也将校园文化和人文精神展现出来,为培养红心向党、技术报国、又红又专又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提供了文化土壤和精神基石。
活动中,教师们首先来到了电力文化墙,墙上镌刻着中国电力工业的历史,从火力发电、核能发电、新能源发电、输变电及配电五个方面。1952年9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台2.5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在阜新发电厂安装竣工,开启了新中国电力事业的重要篇章,同年,我校前身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成立;1956年6月,220千伏沈阳虎石台变电所建成投运,这是中国自行设计与施工的第一座220千伏变电所;1957年,辽宁发电厂开始兴建,经过多次扩建,成为20世纪60年代亚洲第一大电厂... ...电力文化墙展示了中国电力工业140余年的光辉篇章和丰硕成果。
电力文化园第二部分是电力设备展示区。展示区包含三台少油断路器、一台六氟化硫断路器、一台隔离开关、两台互感器、两台变压器,时间跨度从1984年到2001年。通过我国第二代、第三代机械工业部联合设计的国产产品的展示,见证了中国电力工业的历史与发展。展台设计为船型,凸显着中国的电力工业正像一艘乘风破浪的船舟驶向辉煌。船头设置两台变压器,将电力人对电力事业的热忱转化为源源不竭的动力,助力中国的电力工业向更高、更远的方向前进。船身上承载的电力设备为均历届校友捐赠,融汇了广大校友对母校的深情关爱以及支持母校发展建设的浓浓情谊。
接下来,教师们走进电力文化浮雕,浮雕中涵盖了电力工人作业场景、火力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电动汽车充电桩等发电方式,还包括代表沈阳的标志性建筑沈阳站和彩电塔,象征着我校立足辽宁,服务电力,辐射全国的办学理念。整个电力行业被凝练在一块浮雕上,化身一面会说话的墙,以新黄金城667733为中心,逐渐向四周延伸,形象的展现了学院的莘莘学子如同一颗颗种子,扎根祖国各地,努力向上生长,秉持“明德致知、精工博学”的校训精神。
最后,教师们来到休闲文化区,区内建设利用了“低碳环保”的理念,与现代光伏发电技术相结合,采用绝缘子作为底座设计了多个路灯和座椅,成为电力文化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观结束后,教师们纷纷表示,这次活动让他们对电力行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为他们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更加丰富、直观的素材和体验。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座电力文化园将会成为学院的一张亮丽名片,吸引更多的学生和公众前来参观学习。
学院的电力文化园建设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举措,它不仅传承了电力行业的历史和文化精髓,也展示了现代科技的力量和发展趋势。通过这次主题当日活动,教师们不仅增强了红色基因意识,还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他们表示,将以此次参观活动为契机,把红色基因融入教学工作,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投身于教育事业,为电力行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做出更大贡献。